当前位置: 首页 > 员工作品

无名戏

来源:万潇雨   发布时间:2024-09-02 10:10:54   浏览次数:187

打印

最近写文,碰上了棘手的命题,满天满地寻找素材,依旧未果,只能一次次对着空白文档干瞪眼。倒是无意中读了归有光的《寒花葬志》,颇有些感慨,便行文记下了。

知道归有光是中学课本上那篇《项脊轩志》,一句“庭有枇杷树,吾妻死之年所手植,今已亭亭如盖矣”使得这篇抒情散文广为人知。之前对他,对其妻魏氏的了解便只限于此,知道两人夫妻情深,这一句便胜千言万语。我始终认为,悼念亡妻的古文中,此一句是头筹,虽未表思念,却字字皆是思念,虽未表伤情,却能字字泣泪伤情。

人所共知,归有光是写得一手好文章的,可若不曾看到这篇《寒花葬志》,也许我不会那么喜欢他。

《寒花葬志》不过百字,说寒花年少时削了荸荠只许妻子魏氏吃,归有光想尝一个,寒花却径自拿开,不给他吃,“予自入外,取食之,婢持去不与”;然后说她吃饭,“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,即饭,目眶冉冉动,孺人又指予以笑。”目眶冉冉动。冉冉动三字实在动人心魄,彷佛这眼神有着穿越历史的俏丽神韵!寥寥数字,便勾画出一个娇憨可爱的丫鬟形象,惹人怜爱。

对于古灵精怪的小丫鬟,我是偏爱的。

以前跟朋友讨论《倚天屠龙记》,被问及四个女子最喜欢的是谁?我答:小昭。现在想想,小昭最初便是以侍女形象出现的,是跟着张无忌的贴身小丫头。那时候的喜欢,多半因为她低眉顺眼之故吧。如今自己是绝不做温顺姑娘的了,对小昭的喜爱之情也早已淡去。可是对“丫鬟”,却一直保持研究的兴趣。

  一般传统戏文里,只要涉及爱情,总都有个才子,有个佳人。佳人身边没有丫鬟自是不行的,所以《牡丹亭》里有春香,《西厢记》里有红娘。

 在我看来,春香仿佛是个没长大的野姑娘,《牡丹亭》闹学一折,憨态可掬的形象跃然纸上;而红娘机灵聪敏,虽为小姐与张生牵线搭桥,但心中对张生却是有几分亲近之意的,于是在《西厢记》佳期一折,崔莺莺与张君瑞风流快活之时,便有了她这句“教我无端春兴倩谁排?只得咬,咬定罗衫耐”的唱词。

 不过要说爱上主人的丫头,红娘犹自“隔”着一层,最典型的还非晴雯莫属。撕扇一节已见得晴雯是个好姑娘,要正正经经爱宝玉,而不甘心做小伏低翼翼服侍,只博宝玉一笑。我读《红楼梦》于晴雯临死一段记得格外真切——晴雯拭泪,就伸手取了剪刀,将左手上两根葱管一般的指甲齐根铰下,又伸手向被内将贴身穿着的一件旧红绫袄脱下, 并指甲都与宝玉道:“这个你收了,以后就如见我一般。快把你的袄儿脱下来我穿。我将来在棺材内独自躺着,也就象还在怡红院的一样了。论理不该如此,只是担了虚名,我可也是无可如何了。”她也知道“论理”不该如此,临死了却终于不守这个“理”,这样的勇敢,别的丫鬟是没有的。

不过丫鬟爱公子,说到底终究是俗套。更何况上述这些丫鬟们,都并不是真实的人物。而现在,我却知道有一个十九岁去世的明代姑娘,她叫寒花,她曾真切的活在这个世界,虽年岁短暂,却明艳生动过。

据说《寒花葬志》原名应该叫《寒花葬记》,原文中有一句“生女如兰,如兰死,又生一女,亦死。予尝寓京师,作《如兰母》诗”现已被删。这23个字道出寒花与归有光曾有过两个孩子,但都不幸夭折。删去这些,目的比较明确了,是想隐瞒归有光的一段情感史实。在当时,归家是昆山的一个大家族,那时民间有“县官印不如归家信”的说法。高门深院,寒花的身份不被认同是显而易见的。虽然归有光诚挚坦率,并无掩饰,但在某些人眼中,她终究只能是早夭的通房丫鬟,无名无分才是她一生的定义。

其实,比起许多同行姐妹们来,寒花还是幸运的,毕竟生时的她可爱俏丽,死后还得着惦念。而那些遗落在历史中的无数娇俏人儿,却只能无名无分黯然一生,年华空负,实在可惜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