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entralsouth Bureau of China Metallurgical Geology Bureau
“八月桂花遍地开,鲜红的旗帜树起来……”这首来源于大别山的红歌,在父辈们的传唱下,我从小就耳熟能详。今年桂花飘香的时候,我来到大别山区的英山县长征精神体验园,与全省“红旗党支部”的支部书记们一起,走红军路,唱红军歌,颂红色经典,模拟红军战斗……沉浸式感受了一次长征精神,追溯了那段可歌可泣的红色记忆,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党史学习教育实践。
英山县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,1927年,英山成立第一个共产党支部,1930年建立了苏维埃红色政权。革命战争年代,英山有10万多人参军参战,开展了无数次前仆后继的革命斗争。红一军、红十五军、红四军、红二十五军、红二十七军,红二十八军等革命武装力量先后在这里发展壮大,并以此为革命根据地浴血鏖战。
陶家河乡是中国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唯一的红色地标。翻开《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》,上面标载的“鄂豫皖革命根据地——陶家河”,格外醒目。1934年9月,鄂豫皖省委和红二十五军由太湖移驻湖北省英山县陶家河乡。在1个半月时间里,红二十五军在陶家河边界地区建立了纵横20公里,以陶家河为中心的鄂豫皖根据地,期间打响了著名的“牛背脊骨战役”、以少胜多的“夜袭太湖城”,把红色火种播撒在大别山脉后,北上长征。红二十五军离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率先到达陕北,胜利完成了党中央赋予的担当“先遣队”的历史使命。留下的部分武装也重建为红二十八军,英勇坚持了3年游击战争,直至1938年,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。
如今,在这片洒满烈士热血的土地上,铁血今犹在,山河已无恙。我登上桃花冲的一座山峰眺望,大别山壮美秋色如诗如画,千山斑斓,万木锦绣,峰岭逶迤,缤纷横流。山上的树叶深红、浅红、金黄、土黄、黄中带绿,绿中带黄,树树相依,层层叠叠,团团簇簇……看着眼前这一片岁月静好、人间皆安的美景,回望先辈们浴血奋战、艰苦奋斗过的足迹,我们该如何接过前人手中的旗帜,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走下去呢?
坚定理想,坚守信念。土地革命战争时期,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“围剿”失利,红四方面军主力被迫离开大别山,向西实行战略转移。红军主力转移后,留在根据地的中共鄂豫皖省委确立了独立坚持斗争的方针,重建红二十五军,创建红二十八军,进行坚持和保卫根据地的斗争。在敌人重兵“围剿”,根据地人力、物力枯竭的情况下,省委奉命率领红二十五军长征,向其他地方转移。留在根据地的红二十八军在长期与党中央失去联系、根据地屡遭敌人“围剿”“清剿”的情况下,独立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。从土地革命战争到解放战争时期,大别山先后经历4次主力部队转出,每一次主力离开后仍然有武装力量在大别山坚持斗争。无论是转移离开的主力、还是留下坚守的队伍,从来都没有被艰难困苦的环境压倒,没有被敌人的枪林弹雨击溃,而是在战与火的洗礼中更加坚定。这里的人民始终坚守共产主义的信念,始终坚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,始终怀着对中华民族美好明天的无限向往。他们靠着对理想的执着和革命必胜的信心,愈挫愈勇,一次次从磨难中奋起,革命的红旗始终在大别山上高高飘扬。习近平总书记曾说“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,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。”心中有信仰,脚下才有力量。无论在任何环境下,无论在任何岗位中,都要坚定理想,坚守信念。新时代,新起点,新征程,一个人、一个组织、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,都需要一个坚定的信念,团结一心,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而努力奋斗!
依靠群众,人民至上。土地革命战争时期,大别山党组织紧紧依靠群众、充分发动群众,在发动武装起义和创建根据地之初,即着手建立革命政权。苏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,制定了土地分配政策,农民几千年来第一次分得了土地。广大穷苦人民第一次成为社会的主人,老百姓在政治上、经济上翻了身,文化教育上得到解放。党一心为民,成为人民的主心骨;人民一心向党,成为党的铁靠山。群众纷纷参军参战,为革命凝聚了巨大力量。三年游击战争时期,红二十八军便衣队扎根于群众之中,打击恶霸土匪、救济贫苦百姓。在国民党实行“坚壁清野”的恶劣斗争环境下,群众依然想方设法掩护和支援便衣队,正是依靠群众的无私支援,红二十八军才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,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,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,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的根本保证。在任何时候、任何情况下,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都不能忘,与群众心连心、同呼吸、共命运的立场都不能变,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、谋实利的劲头都不能减。习近平总书记说:“人民就是江山,江山就是人民”。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。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,我们依然要联系群众、团结群众、依靠群众,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,共同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进!
艰苦奋斗,百折不挠。大别山革命期间,条件异常艰苦,单衣过冬、野菜充饥。主力红军转移后,国民党反动派侵入根据地,实施了灭绝人性的报复,到1934年冬,鄂豫皖苏区仅剩下4块残缺不全的小根据地,群众不足千户,干部战士加伤员仅余千人。他们露宿深山,不但衣食无着,还长期吃不到盐,几乎全靠野菜、树根果腹,过着难以想象的艰苦生活。但是,久经革命烈火考验的鄂豫皖军民,没有被敌人暴行吓倒,没有被眼前困难征服,他们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,拼搏奋战、辗转迂回,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,留住了革命火种、保存了革命实力,使得大别山上的革命红旗永远不倒!与当年的红军所处的革命年代相比,虽然在环境、条件、任务、力量等方面有一些差异甚至有很大不同,但都需要我们继续艰苦奋斗,不屈不挠。习近平总书记说:“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,必然会有艰巨繁重的任务,必然会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,特别需要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。”我们要时刻把责任扛在肩上,面对困难,迎难而上,在实现伟大梦想的征途中奋勇前进、开拓进取!
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,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。培训结束时,我仿佛从当年烽火连天的革命年代穿越回来,睁开眼时,发现手中已经握着革命先辈传给我的旗帜,这旗帜沉甸甸的,但我已经知道该如何扛起这面旗帜,沿着先辈们的足迹,朝着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方向,坚定地走下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