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entralsouth Bureau of China Metallurgical Geology Bureau
“小区的篮球场在放露天电影”,女儿在叫。我和女儿的脚步不由自主地向篮球场方向迈去 ,我当时的感觉是惊喜,意外,有一种久违的感觉,就像是在他乡突然遇到了失散多年的老朋友,特别亲切,几乎就要热泪盈眶了。
这可能是我个人的一种露天电影情结吧,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存在着对某种事物的特别钟爱之情,这应该就是那种可以称作是情结的东西,露天电影正是我的一个情结,所以自身一旦具备了这种情结,就很难放下,从中走出,不是不能,是压根就不愿,甚至在很多时候,很所场合会去刻意地去寻找或者营造这种氛围,以勾起内心那股情结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情节已然成为了某种心灵上的寄托。
现在的人们娱乐消遣的方式有很多,电视,网络,媒体的发展速度及发达程度令人瞠目结舌,人们早已厌倦了以往那种人头攒动,人声鼎沸的露天电影场面。可时至今日,我依然钟情于露天电影。露天电影之于中国农村,存在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之间,其中尤以五、六十年代最为鼎盛,当时刚解放,新生的社会主义中国拍摄了好多反映人民军队英勇顽强 ,克敌制胜的电影,轮番放映,但人们就是百看不厌,充分说明了那时的人民精神生活是多么单调,乏味。
在我的记忆中,露天电影留给我的印象是难忘而美好的。 看露天电影最多的时期是上小学阶段。当时是每个月由县里的电影放映队到村子里放一次电影,以丰富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。每次听说电影放映队到哪个村子了,就开始计算还有几天能到我们村,这几天一直很激动,等真到了我们村,就会迫不及待的凑到那些装载放映设备的箱子旁边,争相帮那些叔叔们干活,架线,挂幕布,固定机器。长此以往,我们每个人都把这一套动作练得非常熟练。到了晚上放映的时候,孩子们早早的把自己浑身上下的口袋里都揣满炒熟的瓜子,我们一般喜欢到幕布的后面去看,那儿一般是孩子们的乐园。至于其他地方,自然不必多说,墙头上,树杈上,台阶上,窗台上都站满了人,当然大多数人还是带个小马扎坐下来看。
那个时候看电影,多半不会去思考里边的故事情节,是非曲折,启发意义,也没到那个境界,就是看个红火热闹,打斗场面,顺便在看的过程中给周围的人搞些恶作剧,电影完了之后还会不停的和同伴们唠叨其中的某些精彩动作和场面,然后在以后的生活当中,又会去专门模仿某些演员的动作。露天电影给我们带来的最大乐趣莫过于此了!
后来上大学了,大学校园每周风雨无阻在露天场子放电影,我和同宿舍的同学一道去看,很放松的,因为没有太大的学习压力。想看就看,也可以不看,但却没有儿时的那种感觉了。
工作了以后,我分到了地质队的子校,地质队那时效益不错,也是每周放一部电影。恰好在我家阳台外面院子里放影,足不出户就可以看到电影,很爽。电影放到家门口了。虽然场面不比以前,观众没有那多,但老少也不少,人群攒动,这也是地质队的一个时代的缩影,一个时代前进的特征。我想这是很多和我有相同经历的人有相同的感受,想起那露天电影会有一种怀旧的情结。
露天电影,那是一段逝去的岁月,我想他应该是属于五十年代以后生人的。总觉得与现在80、90和00后比起来,自己的童年才能够叫做真正的童年,不知道是自己太怀旧,还是这世界变化的太快。不过今后只要有露天电影,我还会继续去看,不为看电影,而是去寻找某种感觉。到了那种场合,就感觉自己的心灵仿佛插上了翅膀又飞回到儿时那种无忧无虑,纯真无邪的岁月。这又有点像是钓胜于鱼,这可能就是我的露天电影情节吧,抑或是一种对过去难忘岁月的情结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