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entralsouth Bureau of China Metallurgical Geology Bureau
旅游车行驶在路上。外面下着雨,而且没有一点打算停下来的意思。我坐在车上,眼睛一直盯着车的前窗,雨滴密密麻麻地打在车窗上,发出“啪啪”的响声。望着一路倒退的风景,看着擦身而过的车辆,路上的行人都打着伞披着雨衣。我努力地睁大眼睛,寻找着他们脸上的灿烂,看他们是否跟我一样,也有一个行走在红石峡的梦。
望着路口矗立的“红石峡”石碑,我心里琢磨着“红石峡”的由来,暗暗猜想整个峡谷是不是都是红色的?是丹霞地貌吗?大峡谷之行,要在雨中游走。
我一边想着,一边向红石峡挺进。在雨中走向红石峡,是人生的一次偶然。我渴望,红石峡能消除我心中的阴霾,带给我快乐与欣喜。
一行人走进大峡谷,顺着红石峡沿山体开发的台阶、栈道向下慢慢移动。
雨渐渐弱了,景色变得清晰起来。沿峡道的石阶而下,是五角枫与红豆杉在雨中伸展着青绿,弥散着土木的清香;岩壁上的草叶,此刻微微倾斜着腰肢,用它们特有的礼节吸引着你的目光。不论是灌木还是乔木,个个色彩铺张、跳跃,就等你打开镜头去捕捉。那些被雨水冲洗过的石头,此刻变得鲜亮生动起来。
远处,山峦叠嶂、错落有致、清秀怡人。愈往里走,景色愈奇,宛如走进盆景世界。只见两岸峭壁仿佛鬼斧神工雕凿,又似名山大川浓缩后的精华。因为下过雨,这里的石壁呈红色,分外鲜艳。红石峡原名温盘峪,实际上是一条长约二公里的石崖,因为整个山体都为红褐色,所以又叫红石峡。
沿峡谷山体的小道行进,过丹崖断墙,便是黑龙洞。洞长约30米,石壁潮湿,用手触之,寒彻肌骨。出洞口,满目山清水秀,一步一景。复行数十步,是红石峡峪内第一挂——白龙瀑。瀑布共分三叠,垂直落差60余米,上两段瀑布,落差较小,且时隐于山岩云雾中,下一段长且露,状若飞雪玉龙,银光闪闪。
我随人流驻足此间,闻涧内涛涛水响,看陡壁赤色飞岩,大山的壮观与秀丽尽收眼底,只觉得心潮澎湃,连连感叹大自然的奇妙伟大,不禁对着峡谷高声呼唤:啊啊……啊啊……,转瞬间,峡谷里回荡起我发出的声音,久久不绝于耳。
在返回的路上,我一边低吟着明代怀庆知府徐以贞由衷地感叹,“何年鬼斧劈层崖,鸟翼飞来一线开。斜阳在山归意懒,不堪回首重徘徊”,一边回忆着自己刚看过的险峻的栈道、摇曳的吊桥、轰鸣的瀑布、幽深的峡谷、奇特的地貌……
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,我欣赏的不单单只是红石峡外在的雄险奇幽,出于职业的敏感,我更想了解红石峡的地质情况。红石峡是北方地区少有的丹霞地貌峡谷景观,是距今约14-10亿年间之间沉积的红色石英砂岩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线状峡谷。在这里可以欣赏到砂岩层内的交错层理、层面波痕,龟裂构造等丰富的沉积遗迹。
转念想想,人们之所以能这么清楚地了解到自然界深处的秘密,不正是广大辛地质工作者艰苦工作的结果吗?
一说地质,人们往往就是想到常年野外,餐风饮露。拿着一块石头钻研半天。但地质人员的乐趣,只有深入其中,才能品得三味。判断、推演、论证,当一个又一个地质构造、断层、陷落柱,在自己的意识中逐渐清晰起来后,你会有一种无比的成就感。一位年长的地质工作者曾经说过,“一个个构造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”。 地质人员,往往内心是比较寂寞的。在山与山之间,路与路之上,石头和石头里面,在构造和构造深处,能看到一个地质工作者的灵魂。我为我是地质人而感到欣慰,我更由衷地敬佩地质人“干一行、爱一行”心无旁骛的精神。
闭上眼,我又回到了那梦里,那行走在红石峡的梦里,让我的心中满是快乐与欣喜。工作带给我的快乐、生活带给我的欣喜……我感激着、感动着,脸上不自觉浮现出被爱包围的笑意。我清楚地知道,在未来的日子里,我生命中的每一个枝叶都在诉说着阳光下的故事,坦诚而热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