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entralsouth Bureau of China Metallurgical Geology Bureau
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》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资深心理咨询师罗伯特·戴博德,书中人物的设定来自英国作家肯尼斯·格雷厄姆的经典童话著作《柳林风声》,主人公是身穿人类服装并且能说会道的蛤蟆、鼹鼠、河鼠和獾,没有看过《柳林风声》,也不会影响你对这本书的阅读。这是一本辅助疗愈的心理咨询入门书,没有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,也没有无聊的案例与说教,整本书读起来很轻松,“苍鹭”是心理咨询师,“蛤蟆先生”是抑郁症患者,看书时会不知不觉被“苍鹭”引导着,从儿童自我状态,到父母自我状态,再到成人自我状态,和蛤蟆先生一起开始一场心灵疗愈之旅。
童年时体验到的最强烈的情绪,变成了我们成年后经常有的感受。在第四章《抑郁的原因》中,蛤蟆先生谈起他的朋友“獾”,他说:“每当他拿严厉的目光看着我,我就会想起我父亲,永远都在批评我的父亲”,苍鹭引导蛤蟆先生,探索出了他的儿童自我状态,在这种状态下,他感到非常不快乐,很悲惨、很内疚。蛤蟆先生拾起他童年的往事,严苛父亲的挑剔训斥,母亲对丈夫的唯命是从。苍鹭说:“父母若是严厉挑剔,这个孩子就必须学习如何应对他们,他会将自然行为调整为最能适应现状的行为。所以这个孩子最有可能做什么?”蛤蟆回答:“我想童年的我一定承受了巨大的压力,因为那时我还那么年幼,却要对付那么严苛的父母”“如果这个人确实没有力量,就必须学习顺从压迫者。”在蛤蟆先生的童年里,他不断的学习如何顺从父母的严苛要求,还总是想要取悦他们,想得到他们的称赞。这让他在长大后变得爱炫耀,总是想引起别人的关注。可见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非常大,它塑造我们的个性,影响我们的人格成长。
獾以蛤蟆抑郁为由,让蛤蟆放弃校董职位,成为了蛤蟆探索出父母自我状态的关键。苍鹭说:“父母状态包含了自出生起,我们从父母那里学到的所有价值观和道德观,还包含了对生活的评判标准,让我们借此判断是非对错。他们的言行塑造了我们童年的生活,也不可避免的对我们之后的人生产生影响。”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。童年时期与父母的相处过程,会直接影响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和处理事情的方法。
蛤蟆先生的不断探索,让我想到了令人痛惜的胡鑫宇事件。年仅15岁的花季少年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,最后以自缢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痛苦,毅然决然地离开这个世界。胡鑫宇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,在他的生活中,没有爸爸帮他撑腰,教他做男子汉;没有妈妈的悉心关怀和情感交流,父母的缺位,导致孩子的极端发展。在内卷化的时代,高期望、严要求、重学历、爱攀比,有些孩子进而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,父母更需要在孩子性格形成的阶段给予孩子适当的爱与引导,当压力成为常态,更应该注重情感引导和良性沟通,帮助孩子建立自信,增强抗压能力,才能让孩子们健康茁壮的成长。
当蛤蟆感觉到比过去快乐,精力充沛的时候,苍鹭问:“你现在处于什么自我状态?”蛤蟆回答:“在这个自我状态里,既不会表现的像父母,也不会感觉像孩子”,苍鹭说:“你已经发现了,我们称它为‘成人状态’”。在成人自我状态下,我们能计划、考虑、决定、行动,我们能理性而合理的行事,不再被脑子里父母过去的声音所驱使,也不会被童年的情绪所困扰。蛤蟆先生在最后的咨询中已经意识到,像父母或儿童去行事不需要思考,但达到成人自我状态会有些困难。在整个心理咨询过程中,苍鹭没有给过任何建议,只是耐心的引导,苍鹭说:“咨询的目标是让你能自己找到答案...但只有你自己能做决定”。最后,苍鹭利用心理游戏和人生坐标,引导蛤蟆进入了成人自我状态,成功走出了抑郁,同时也理性的作出了他的未来规划,故事在他欢乐的轻歌剧中结束了……
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》不但是一本治愈心灵的书,也是一本缓解育儿焦虑的书。看这本书时,仿佛自己就是“蛤蟆先生”,在“苍鹭”的引导下,让我看到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,也让我思考与孩子的关系、教育思路。当我们处在父母状态的时候,会将自己处在强势的位置,很难接受新事物、学习新知识;而当我们处在儿童状态的时候,又容易觉得自己“不行”,因此逃避退缩;只有当我们处在成人状态的时候,才可以理性思考,正确判断。我们要学会分辨自己当下的情绪,保持理性思考,才能像蛤蟆先生一样重新认识自己,改变自己,选择正确的人生坐标,向阳而生,逐光而行。